首页 / 珠宝行业 / 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

第七届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中央美术学院(本科)

时间:2021-06-21 15:46:10 来源:本站
0

点击参与投票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者:戴淙岩

■作品名称:《OVER SIGHT(纵视)》

■指导老师:滕菲、程书馨、费俊

■设计说明:当代社会环境中人们以视觉焦点为获取信息最主要来源之一,人们的常识、知识等构成了观察世界和判断是非的惯性思维,一直以来许多在社会环境下发生的事件因其发生次数的频繁和常见,被人们当作为常态化的事,然而2020年疫情出现时,生活环境的强制性改变,人们的外出社交能力被约束,许多常态化的事因人们的关注点的改变而变得非常态化,人们大量地关注一些自己平常根本不会关注的信息,然而这些所谓“非常态化的事”实际上早就已经无数次发生,作者认为我们目前看待周遭所有事物时都显得理所应当,甚至有些事选择视而不见,人类的视觉焦点能否适应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由此作者对人类的视界进行扩张,由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叠加造成的新身份为基准,并引导观者用这个新身份通过新的视角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以此使观者自身创造了新的认知方式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头盔上的 8 个摄像头记录了第一人称的360°全景,加上代表着第二人称的第一人称镜面, 合共9块屏幕,当使用者戴上头盔时,观测头盔的身份便发生了变化,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身份的叠加形成了新的认知身份,摄像头和屏幕的位置并不是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一一对应的,观者需要根据面罩内的屏幕摆放位置进行思考其对应的方位,由此建立一种全新的定位认知。

■设计者:杜心怡

■作品名称:《戴上口罩!》

■指导教师:刘骁、余一萌、张凡


《洛丽塔!》  30·8cm 尺寸可变    树脂、植绒、气球、橡皮筋、弹力绳


《夹菜的时候会自动打开》  30·8cm 尺寸可变    树脂、气球、橡皮筋、弹力绳、黄铜


《口罩腰挑战!》  30·8cm 尺寸可变    树脂、植绒、气球、橡皮筋、弹力绳、不锈钢、黄铜


《弹!弹!弹!》  30·8cm 尺寸可变    树脂、植绒、气球、橡皮筋、弹力绳、黄铜

■设计说明:在后疫情时代,戴上口罩已经变成了出门前下意识的动作。口罩本身作为医疗用品有着严肃的处理方式,但在娱乐短视频中,口罩也作为了一种大众娱乐的道具,被调侃被娱乐化。以抖音视频中关于“佩戴口罩”的不同状态为切入点,提炼出四种形态。结合大众娱乐文化的形式和设计方法,观察口罩在娱乐文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反思,如今的创新也不再是凭空创新,我们瞧不上的草根文化也有大量的创造力。

■设计者:简笺纯艺

■作品名称:《阅读》

■指导老师:孙子唯、滕菲、廖柳钧

■设计说明:这件作品围绕着「阅读」展开,创作的起因是一个很不经意的瞬间,我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翻开过书本,大量的信息都源自我手中的另一个阅读媒介——手机。当下的阅读方式正处于新旧两种模式共存与交替的状态,文本从传统的纸类书籍转移到新型的科技设备上,阅读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我根据这不同阅读的形式,提取出阅读者与阅读媒介的关系,把阅读的变化进行重叠与实体化。将文字的运动间隙重组,来记录阅读的轨迹。以微小的瞬间定格,去找寻仪式感在两种阅读媒介中的延续。翻阅的轨迹:书籍的阅读,除了获得知识的愉悦,在翻阅的过程中感知纸张运动的节奏,观察文字的韵律,感受书本自身形态的美。在「眼的动线」下捕捉书籍展开、阅读、与关合的轨迹,书的触感和它的重量间的关系通过纸张与金属的差异形成对比。点触的空间:屏幕的阅读,在被庞大的数据所折服的同时,屏幕之外更能想象到无限广阔的数字空间,轻量、简洁,却能窥探到类似宇宙的浩瀚之美。通过「手的动线」来还原手机的阅读,将相同的轨迹、重复的动作凝固在一枚戒指当中。并将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指纹、压痕作为这场阅读的记录,镶嵌在戒指的顶端。

■设计者:庞雄

■作品名称:《剪羊毛-探究认知与想象的联系及虚拟首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老师:滕菲、程书馨、李文龙

■作品尺寸:40cm x 40cm x 3cm、15cm x 15cm x 7 cm、23cm x 23cm x 25cm、16cm x 16cm x 1.6cm、5cm x 5cm x 6cm、7cm x 5cm x 6cm

■作品材质:黄铜、亚克力

■设计说明:人的想象往往源于眼前的实际,对于一片羊毛而言,羊毛始终是羊毛,但它也可以是火焰,是光线,是一种柔软的触感。这一切都来自基于羊毛所带来的感受的想象后的产物。我将羊毛的形象提取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形状,使之成为一种想象的指代物,通过这些“羊毛”,制作成为了一些关于“人们印象中的羊毛”的饰品。而为了表达出想象于现实的联系,我建立了一个程式,通过扫描在每个首饰上出现的纹路,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将原有的首饰替换为另一套虚拟首饰,而藉由这样的形式,每一个于羊毛相关的首饰都会有其相应的“想象化”后的形态,来表现“想象”的这一主题。

■设计者:蒲瑜叶

■作品名称:《HEPER》

■指导老师:刘骁、王阳、陈小文

■设计说明:“HEPER”在埃及语中的两种抽象词汇的解释:一、圣甲虫出现。二、诞生。为此,我将作品题目暂定为“HEPER”,恰巧符合了作品的意涵概念。“HEPER”是一个基于图腾崇拜文化而产生的对于现代社会下人的永生崇拜与精神仪式置于穿戴形式上的思考。

甲虫是作品的始发点。

由于专业性,我在寻找作为一种物理存在的甲虫与人的身体的联系。

 蜣螂(鞘翅目金龟甲科)—圣甲虫

古埃及,圣甲虫被赋予复活与诞生的旨意,在木乃伊制作过程中会将圣甲虫放在心脏的上方守护着死者。圣甲虫作为古埃及的图腾象征,人们对于圣甲虫的精神寄托是关于对死而复生的追求和旧躯壳得到新生的愿望。

太阳神凯布利作为圣甲虫被神格化后的象征,以蜣螂首人身或头戴蜣螂冠的形象出现在不同壁画中。在相关资料中显示,原始图腾仪式中的人们存在从面部到身体的不等面积的肉体改造。图腾群体具有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命名的名称,群体成员以尊敬的态度对待这些动植物(不是单个个体,而是整个种类),此外,神话中的祖先被描绘成虚幻的生物一一半人半兽或是半人半植物等等。或是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具有化身为有生物或无生物能力的动物、植物或人。在图腾对于造人起源的描述中,它表现在相信氏族起源于个神幻的祖先半人半兽、半人半植物或无生物,或具有化身能力的人、动物或植物。氏族以图腾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命名,相信图腾能够化身为氏族成员或者相反。氏族成员以各种形式表示对图腾的崇敬,对图腾动物和植物等实行部分或完全的禁忌。(自然力化身的观念)

这种自然力化身及相关图腾观念组成了图腾崇拜中作为图腾部族中人们死而复生的信仰体系。从穿戴角度来说,我想将这种虚幻的躯壳诞生(自然力化身)以图腾的造人起源来体现,于“类人神”“异己”的形象作为输出。从圣甲虫符号出发依托图腾观念和形式。我赋于“HEPER”以四个场景。

 NO1. The creation of the "humanoid God" mother of man and woman 在“阿尔切林加”时代,两个被称为“因甘比库拉”的生物拯救了“伊纳彼尔特瓦”群体—带有女人成分的男人。 

NO2. Birthing ceremony and sacrificial ceremony 献身仪式的最后一个程序是“维利阿鲁”和“恩格武拉”—在献身者的背上用火烫和用刀割出一些条纹。

NO3. "Taboo" is sacred or holy, dangerous or unclean “禁忌”Tabu具有二元对立意义:一指不可侵犯的“神圣”或“圣洁”的事物,另一指不可接近的“危险”或“不洁”的事物。

NO4. The new and old bodies of sacrificial ceremony are transformed 埃及人认为蜣螂和阿图姆神一样,能够无性繁殖。 展览中的作品以抽象穿戴的沉默状态在我布置的仪式中出现。我们与旧躯壳在一场仪式中,重演诞生。 

■设计者:沈昭延(韩)

■作品名称:《花粉》

■指导老师:张凡

■设计说明 : 这件作品由两个布的6个结连接而成,可以穿,可以用多种方法佩戴。根据佩戴方法不同,展示不同的图案。图案是花粉状的,从书中得到灵感。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像花粉一样的存在。为了开花到处转悠。在众花中,我的花在哪里,常常会感到彷徨而逐渐崩溃。即使结出果实,也随时可能被动物践踏,是那种轻飘飘、弱不禁风的存在。花虽未开,但已是忧心忡忡的花粉。

但是我想对那些花粉们说:无论我们想要什么,那个选择都在我们身上,在即将到来的苦难中,你这个存在已经是小说中存在的英雄。我们要自由地,继续为自己冒险。

■设计者:盛芮佳

■作品名称:《降世者不语》

■指导老师:张凡、李玉峰、王龙江

■设计说明:从旧石器时代首饰文明诞生起,蚌就被制作成可以佩戴的首饰,承载着各式各样的远古意义。在今天,蚌又一次承载着生灵的希冀,与人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

蚌生珠,珠于蚌中生息,茁茁其表,生以为养,孕以其华。蚌是一种精神的延绵,是诞生在人们祈求中的希望。蚌与首饰本身都是一缕表达,一捧愿景。

降世者生,彗灵不语。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美好都蕴含于此:诸事顺遂、平安美满、天伦永聚、子嗣绵延……人们永远生长于自然之中,也无法离开自然,人类的灵魂将永不远去。

生命周而复始,绵延不绝,在无法斩断的因果之中,把蚌作为一个符号,试图讨论生的原点,儿依母生,母傍儿养,生生轮转,不止不息。

■设计者:苏力坦

■作品名称:《玉·本源》

■指导老师:张凡

■设计者:孙麓淇

■作品名称:《新抓周仪式》

■指导老师:滕菲、陈慰平、刘骁

■设计说明:在中国传统⺠俗活动中,婴⼉百天时会举办名为“抓周”的仪式。仪式上,⽗⺟会根据孩⼦所抓之物来预⼘其未来。《新抓周仪式》即建⽴在这个预⼘仪式之上,试图将⼈的期望和⽬的具象为⽣活化的⾸饰,在“⼈-物”和 “观看与被观看”和“观看与经验”的三者互动之中,来阐明物所承载的⽣命之重。

■设计者:王诗颖

■作品名称:《背针》

■指导老师:滕菲、吴帆、刘骁

■设计说明:徽章的历史极为悠久,章上内容五花八门,但徽章的背面几乎永恒不变。一枚小小的背针将徽章所代表的荣耀与身体相勾连。相对于徽章本身的耀眼,鲜有人认识到它背面的别针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上世纪的中国是徽章的高光时代,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与荣耀都集中在胸前的徽章上。在那个缺少自动化的年代里,每个徽章背面的别针都是千千万人民用双手人工拧制而成。这些别针正代表了人们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今,我和工人们一起手工拧下了这3万多枚背针,把它们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了这四件作品,作为我对父辈精神的怀念。

■设计者:杨钧夫

■作品名称:《诞生石之诞》

■指导教师:刘骁、滕菲、廖柳钧

■设计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迭进,人类在得以不断拓宽认知图景的同时,拥有了复刻部分物质的能力。培育钻石便是其中一例。尽管拥有着与天然钻石无他的结构和成分,培育钻石长久以来被视作天然钻石的低价替代品,遭到了大众的质疑和漠视。我希望强调培育钻石的“培育”特征,并将其与人类的分娩联系在一起,建构培育钻石独特的艺术价值。我把父母的气息混合进培育钻石所需的气体,并把其培育所需时间与妊娠时间挂钩,使培育钻石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纽带的诞生石,赋予它另一种唯一性。如果说天然钻石是在营销爱情,我更希望赋予这种“诞生钻石”以亲情的涵义,以定制化的方式探讨首饰的纪念意义与关怀价值。


1 、未拆开的礼物—成长    

作品材质:培育钻石、银镀k金、照片珐琅、缎带、丝绸作品尺寸:122mm x 130mm x 31mm四条缎带上的刻度分别为刚下单、第3月、第6月、第9月时的孕妇腹围长度。孕妇腹围随着胎儿长大而变化,在母亲的怀孕过程当中,如果腹围增长过快,需要控制饮食使胎儿健康成长。培育钻石也是这样,培育过程的中的各种精准参数都需要精密的控制。如同母亲对于胎儿的精心呵护,每一块培育钻石同样是在细致的照料下诞生的,也就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胎儿的伴生石。


2、正斟酌的旋律— 雕琢作品材质:培育钻石、银镀k金、照片珐琅、3D打印、植绒、人造貂毛作品尺寸:78mm x 55mm x110mm内附胎教音乐和阅读故事的内存卡嵌在贝壳型容器的凹槽当中。在十月怀胎的过程当中,准父母们总是竭尽所能守护胎儿的周全,促进胎儿的成长。人们相信,反复播放的音乐和娓娓道来的故事在十个月的时间里能像水滴一样渗透日益丰满的腹部,给予胎儿爱的启蒙和头脑的开发。与此同时,培育钻石的形成同样受到设计者无微不至的关照,除了保证它的顺利形成,同样也要通过切割打磨,让它变得璀璨无瑕。


3、将缩小的气球—孕育作品材质:培育钻石、银镀k金、照片珐琅、气球、缎带、纸作品尺寸:122mm x 302mm x 122mm气球内部含有准父母呼出的一口气体,我们将它用于培育钻石。随着气体的消耗,气球将渐渐缩小,培育钻石却因此渐渐长大(在展陈中,气球会逐渐变瘪)。相对于逐渐变大的腹部,逐渐缩小的气球给予了这段首饰体验独一无二的乐趣和期待,准父母欣喜于腹部的膨胀的同时,也会期待于气球的缩小,因为它们同时代表着两样东西的诞生。气球的动态设计无疑将给予准父母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期待。


4、永相连的脚带—永恒作品材质:培育钻石、银镀k金、照片珐琅、纸作品尺寸:161mm x 148mm x16mm 每个出生的胎儿都会系上有自身信息的脚环,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标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脚环一旦系上就无法解下,除非将其剪断。我将它视作亲子间永恒的连结就此缔结,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开。而这正对应着培育钻石作为钻石所拥有的恒久的特质,象征着一生之爱的萌芽和血浓之情的涌动。


5、共谱写的日记—方向作品材质:培育钻石、银镀k金、纸、亚克力、缎带作品尺寸: 192mm x 110mm x 28mm这是一本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书写的亲子书。日记本中间,有一张世界地图,镶嵌钻石的凹槽就处于地图上孩子的出生之地。我们已经足够熟悉了按照产地命名的钻石,人们常常以此评判它的品质,比如南非出产的钻石被称为南非钻石。因此,我试图同样赋予作为孩子伴生石的培育钻石以其特殊的产地,那便是孩子的出生地,这就在真正意义上将首饰和即将开始的未知人生联系在一起,希望长大的孩子看到这颗钻石在地图上的位置就会忆起他的起源与故乡。


6、诞生石之诞—孪生作品材质:培育钻石、银镀k金、珐琅、纸、亚克力、缎带、千层贝、金属漆作品尺寸:666mm x 86mm  x 66mm项链里内附宝宝的胎检影像、初生脚印、胎发以及培育钻石的各类证书、培育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我们认为,初生的孩子就像未经雕琢的钻石,哪怕充满着未知,却仍然是父母眼中的珍物。因此,打开贝壳,嵌在其中的是尚未打磨的培育钻石,正如懵懂出生的孩子,于是比起冰冷的石头,它更像是宝宝的孪生兄弟。当孩子在这个世界成长到18岁的时候,我们将无偿将它打磨成八星八箭的完美形状,成为这个家庭一生的陪伴。

■设计者:赵睿敏

■作品名称:《一株水仙》

■指导教师:刘骁、滕菲、吕越

■设计说明:水仙,据《北户录》记载,若“摘之于水中”,可达“经年不萎”。然当代世人为满足一己私欲,常取尖刃于种球,剥离种球鳞片,使其花芽大喇喇敞开,并借由外物扭捏出肆意形态,曝于空气之间和世人眼中。由此一来,水仙生命周期骤减为一季,提早枯萎,碾为春泥。

在整个过程中,人类雕刻的也许并非水仙,而是时间。以一种主宰者的姿态高调登场,人类强势且不由分说地介入他物的自由生长历程,扭曲了现实时间刻度,以期获得人类自身审美、观赏层面乃至更高维度征服自然的意趣。通过凌迟他物所获的快感与恣意,也加速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无畏以及对客观时间控制欲望的井喷式增长。水仙作为春节期间的清供名花,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吉祥含义,我将红绳贯穿于整个作品中,暗示着人对自然物的介入,同时我以雕刻水仙种球的各个步骤及特质为创作方式,聚焦于水仙种球而弱化了水仙花的自然形态。

■设计者:钟心

■作品名称:《1 carat》

■指导老师:廖柳钧、刘骁、滕菲

■设计说明:“一克拉便利店”从便利店和首饰店的营销模式和两者商品的价值属性出发。一克拉便利店中的商品不是由人「带走」而是「戴走」。这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将便利店的商品包装解构,剖析便利店商品包装的结构形式,转化到首饰中,重塑首饰的连接结构。以另一种视角去看待「 包装 」与「 内容 」的关系,讨论和重新定义「 首饰 」的构成和佩戴形式。

■设计者:黄雅琳

■作品名称:《“胶着”·“胶律”》

■指导教师:张凡、李宁、傅爱臣

■作品规格:18cm*15cm*10cm、20cm*17cm*15cm、27cm*10cm*8cm

■作品材质:透明胶、光敏树脂、尼龙、喷漆手工纸■设计说明:从疫情时期、被限制的空间内寻找自我的出口。透明胶重复与拼贴制作让我得到一种新的独特质感与语言。通过胶黏着物体表面的寄生特性,联想首饰与人与情感之间的寄生关系;所以我使用透明胶为主体材料,以及日常所见的廉价材料,结合首饰的寄生性进行创作,探索。

■设计者:马良正

■作品名称:《传箸》

■指导老师:强勇、张凡

■作品尺寸:6cm x 6cm、6cm x 12cm、40cm x 30cm

■作品材质:黄铜、铝合金

■设计说明:筷子作为起源于中国的饮食器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也必不可缺,但它的价值来源除了实用功能性之外,最重要的是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当筷子被解构、重组之后成为可用的艺术元素,将它与首饰结合起来,那佩戴和时间便成为来了它珍贵的原因。我从筷子本身入手,研究它的横截面、使用时的运动轨迹等,将筷子重新解构,得到新的形态。之后借助材料来表达我对“筷子—首饰—价值”之间的思考:当筷子成为首饰,使用时会相互剐蹭掉表面的喷漆,露出底下的黄铜金色。佩戴与时间会为它撕掉表面,显露出自己真正的颜色,即越使用越珍贵。

Copyright @ 2006-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2024047581号-3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珠宝行业网 版权所有

服务电话:010-5827 6201 / 6202

服务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6号环球贸易中心C座21-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