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珠宝时尚 / 瑰宝大赏 / 鉴赏

第六届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中央美术学院(二)

时间:2020-06-16 11:02:16 来源:中国珠宝行业网
0

1.jpg

微信截图_20200616112821.png

点击参与投票

第二站: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夏菀笛

■作品名称:《珍宝隐于世》

■指导老师:滕菲、吴帆、黄斯赟

■作品说明:现如今,很多年轻人也许不再踏入菜市场,脏、乱、差成为他们对菜市场的固有印象。对我而言,菜市场却是我闲暇时喜欢出入的场所,大概也能算是我的心灵庇护所。

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生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环境更好的超市或者干脆不出门,按按手机就可以在家里坐等送菜上门。市场越来越没有其容身之地,尤其疫情期间,大家对菜市场这种高危场所更加望而却步,这些因素都在加速着它的消亡。

我一直在想可以做些什么,来拯救那一缕人间烟火气。我搜集了一些在菜市场中普遍存在并值得讨论的现象。基于那些看似俗气、大家都不以为然的市井百态,去探寻其闪光点,融入自身感受进行再次创作,我希望这些藏匿在菜市场的珍宝,可以被世人发现。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作品名:《惠康》

■尺寸:75厘米*66厘米 30厘米*16厘米  52厘米*32厘米

■材质:帆布、塑料袋、丙烯

7.jpg

8.jpg

■作品名:《淘桃》

■尺寸:16厘米*2.5厘米*1.5厘米,8件

■材质:树脂、不锈钢

9.jpg

10.jpg

■作品名:《一颗白菜》

■尺寸:25厘米*26厘米*34厘米

■材质:树脂、黄铜镀金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作品名:《红宝石10元一斤》

■尺寸:200毫米*200毫米,192页

■材质:红色珠光纸

15.jpg

16.jpg

■作品名:《迎香》

■尺寸:71厘米*33厘米 46厘米*15厘米,8件

■材质:PVC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因素在无时无刻地体现着市场精神。例如摊贩会拿装菜的泡沫包装来制作商品价签等,这种对物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利用的例子,在市场中不胜枚举。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毕设期间,我依然选择进行实物创作,也是想通过部分作品延续这种就地取材的市场精神。

■作者:邢一琳

■作品名称:《穑人》

■指导老师:滕菲、张凡、刘骁

17.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18.jpg

影片中四人通过合作得到一个成果(面团),逐渐希望掠夺成果,得到成果后却觊觎他人所得比自己的更好的这一过程中,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人们对不劳而获的期待,也讨论了人们在合作状态下的普遍心里和潜在行为。

通过了解低保户、流浪汉等收入不稳定或收入有困难的人群后,又当我得知补助之低完全不足以生存时,人们仍然选择宁可每月只领200元补助也不愿做力所能及的稳定工作,发现了人们对不劳而获的执着,以及对不劳而获的代价有着极大的误解。

作品故事中的四个人物是生活中想要不劳而获不知满足的代表人物,他们并非是坏人,只是他们的劳动方式略有不同,圣经中讲过“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短片中的人物不仅不“做工”还想直接吃,抢来吃,骗来吃。

19.jpg

当四个演员走到我面前时,每个人都面庞可爱,个性鲜明,但仅代表她们四个人,所以我想找一种夸张的妆容来作为标志一样,抹去个性,突出共性,可以讲更多人的故事,因此这个妆容就这样诞生了。

20.jpg

“跪在雨里,吹着恶风,你们摸黑起床不喊口号也能井井有条的合作,让人既心疼又觉得好笑。”

21.jpg

■作品名:《穑人·协作》

■尺  寸:可变

■材  料:面粉,海洋球,铝丝片,铝膜气球,发泄球等球类玩具

■作品简述:从大家参加派对的场景开始,四人的⻆色均是在玩耍的状态,直到有一人开始和面,当慢慢 看到些成果时,剩余的人随后便跟上一起劳作欲分得一杯羹,在刮风下雨的天气下起早贪黑,“无利不起早”这句话用来形容好像很为贴切,体现了人在合作时的潜在心里。

22.jpg

23.jpg

“躲在⻨田里偷偷为你们加油,看起来,手拉手好像也不都是友爱的,那我就等着去偷走最厉害的人的果实。”

24.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25.jpg

■作品名:《穑人·掠夺》

■尺  寸:可变

■材  料:面粉,海洋球,水果,蔬菜

■作品简述:四人将“宝贝”环绕一圈团坐,“宝贝”外缘是新鲜的果蔬,也是大家聚餐的⻝物,总有一个人会按耐不住好奇去触碰、去探究“宝贝”,为了不落后吃亏大家即刻参与到其中揉面、添彩,动作变得野蛮、侵略,小团体化逐渐明显,大家都是一条绳上心怀⻤胎的蚂蚱,从头到尾贯穿着人们对不劳而获的期待。

26.jpg

27.jpg

“抱着一只小羊等你们,想我就蹦蹦跳跳的回来吧,一间破房子是我能给的最好弥补。”

28.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29.jpg

■作品名:《穑人·弥补》

■尺 寸:可变

■材 料:面粉,报纸

■作品简述:大家将报纸撕碎揉进面团里,制作自己的“宝贝”,当揉到一定程度时,每个人都觉别人的就是比自己的好,后来发现即便是经过一番交换,揉进的报纸也都变形了,不可读了,大家最后一起再做努力也是于事无补。

30.jpg

谈到生存问题时我们总会联系到人们最基本的“身体活着”还是“精神活着”的问题,在展开联想时,首先想到的是“懒汉吃饼”的故事,大致意思是懒汉吃光了脖子上面前这部分的大饼,最后即便是活活饿死也不愿意转动一下脖子后半部的大饼;可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特殊的饥荒年代下,大家将观音土作为填饱肚子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些土也并不是随处可得拿来即食,需要挖掘,打磨,整干成馍才能吃,可人们心里清楚,凡是吃了观音土的人,几乎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都会相继因为观音土在体内无法排除死去,在生命如此脆弱的年代,人们认为早晚都会死,宁愿做饱死鬼也不愿做饿死鬼,因此观音土又被人称为“最绝望的⻝物”;以及面食几乎没有地域局限性,它是这样一个既普遍又如此特殊食材,在普通生活中扮演着最基本的填饱肚子的⻆色,这也是我决定用面粉来做这个关于不劳而获作品的原因。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31.jpg

32.jpg

拍摄初期学习观看的其中几部艺术影片。

33.jpg

在创作前期的实验过程中,我将“玩面”分成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动作类实验,包括拉锤抛捏等;第二种是将中国做面食的传统工艺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将动作和文化意涵进行抽象运用,建立动作联系;第三种是调研低收入人群的故事,提取故事中词汇的属性,收集他们感受性的文字,通过意向来寻找形态。

在翻阅了资料,调查了社会案例,做了一定基数的采访,查阅了相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习俗童话故事后,发现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可以真正明白不劳而获有没有代价,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值不值得你现在去洋洋得意的接受不劳而获,希望观看者能通过我的影片去稍微思考一下生活中不劳而获的“美事”最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人们又为这件“美事”付出了什么。

■作者:许嘉芮

■作品名称:《束独》

■指导老师:滕菲、王阳、谢梦荻

■作品说明:独生子女这一代与他们在多子女环境中成长的父母不同,他们没有手足,所见所闻都是成年人的环境,得到的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在行为上的过度代劳。这种在只有父母的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都是在被成年人裹胁之下度过童年的,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这一自然亲情关系,使得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大打折扣,在今后成长的方方面面也会展现出这种被限制的状态。作者本身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结合自身对于这一话题的体悟,以及查阅大量相关社会调研类资料,将这种受限的状态总结转化为实体。希望引发对这些现象更多的思考。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34.jpg

一、序 “一颗蛋的破壳”

蛋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着象征生命的诞生和延续的相似性,蛋的破壳也往往象征着新生和由内向外的突围。我做了一颗自我破壳却又“藕断丝连”的蛋,看似打开了壳的限制,却又被更多丝丝缕缕的线条框住,在这种斩不断的纠缠中开始剖析其背后的多方面原因。

35.jpg

二、开篇 被塑造的诞生

如同地狱式减肥法一样,每一个独生子女的诞生都是经过层层审批规划,才被允许摄入的一卡路里。它们是一批设置好使命的产物,也许终其一生都会在先天的制约文化模型下生活。任何既定的文化模型之内容与驱动力由文化意义与个人体验共同决定,并因境遇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意义、体验、境遇反过来由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形塑。我试图把自己身上的文化意义烙印重新塑形回生命最初的模样,但依然无法摆脱社会长期的“驯化”。

36.jpg

37.jpg

三、成长 伴随一生的“制约中心”

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制约中心就是通过外界影响来塑造孩子的内在性格,从而起到约束作用。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祖辈扮演着孩子的伙伴角色,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儿童的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规规矩矩、老实巴交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从而要求孩子变得像成人一样“一本正经”,这些细则的要求与束缚往往会像警戒线一样伴随独生子女一生,也会毁掉童年最真实的阶段。当枪声响起,失去感知能力的孩子站在起跑线旁边,也会像对待警戒线一样无法轻易独立向前。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38.png

39.jpg

40.jpg

四、尾声 成年巨婴

在这种只有父母的小家庭模式中,独生子女很有可能因优渥的条件而缺乏竞争意识成为巨婴。据中国老年促进会2009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现象。其实不仅孩子应该学会独立,父母也应该学会“独立”。必要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割断“脐带”,解除一切保护伞。

41.jpg

42.jpg

43.jpg

部分草图及过程图

■作者:余晨玮

■作品名称:《高跟鞋自由宣言》

■指导老师:滕菲、刘骁、余一萌、刘治治

■作品说明:我认为高跟鞋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符号,不同的样式、色彩和角度都能给予人不同的情节上的联想。我选择以叙事的方式呈现七件作品,其中,前六件从时间、场景、角色等方面讲述当代女性看似最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而高跟鞋则是作为整个作品的线索,其角色和内涵在不同的情境下切换。第七件作品是对以上作品的延续也是串联,我没有选择点明故事的结尾,而是希望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作品中运用了多种高跟鞋的视觉效果,包含其经典符号、卡通形象、品牌概念等等,加入我自己对其情感上的认知,选择了多种质感和色彩效果的材质相结合,找到高跟鞋与女性内心活动之间暗含的内在联系。在视觉阐述中,我通过捕捉日常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画面作为背景,将作品的渲染图片拼贴在其中,形成真实与虚拟的反差、场域与主体的情节碰撞。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44.jpg

45.jpg

格式工厂46.gif

46.gif

48.gif

49.jpg

格式工厂50.gif

50.gif

格式工厂52.gif

53.jpg

格式工厂54.gif

54.gif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56.jpg

57.jpg

57.jpg

58.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59.png

整组作品中包含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推进,我希望通过女孩对高跟鞋的情感变化:求之而不得——如愿以偿——执念减退并产生质疑,来表达女性角色内心深处或热烈追求或不曾表露的细腻情感,从而反映女性对于自身角色及处境的认知的变化。在作品中,我不希望去进行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是非对错,或从个人角度为所描述的情节下定义,而是以另一种轻松诙谐的首饰语言来展现多种情境,希望获得观众的多层解读。

■作者:张冲霄

■作品名称:《花语石/The dialogue between flowers and stones》

■指导老师:刘骁、程书馨、王阳

■作品说明:虚幻的日月同辉,光芒洒落的海面,反光的镜面巨型雕塑物,以及肆意生长的植物,使我的迷雾想像达到了饱和点,形成了一种已知和未知。这些被我再次创造的物象融合为与环境具有各种物理关系的物体,小到首饰物件,大到超现实雕塑物。物件既像我的想象一样细微,抑或随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广泛体验而放大。以空间为背景,用首饰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首饰景观的故事。利用该语汇,探索了空间,物体与意涵之间的关系。这些作为祈愿首饰的石块存在于石头与首饰实际尺寸的不平衡位置,在小的物件与大的环境之间产生张力,植物与石块既像是偶然的自然状态,也像是被精心安置,激发了我与客观存在事物反向的相关体验。

这件作品以祈愿为话题,比较了互联网语境下的祈福和传统祈福方式的差异,结合首饰的祈福意涵,设计了新型的祈愿模式。并通过梳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场合中,石头作为护身符首饰的形态,符号与工艺,试图以首饰的视觉还原祈愿石头的模样。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60.jpg

61.jpg

62.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63.jpg

创作过程:

创作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们对好运的渴求不断增加。同时人们祈福的方式有了极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许愿变得更为简单便捷,相较于传统祈福方式,互联网语境下人们的祈福并没有对传统的神灵那种敬畏和虔诚之心,反而有了一种娱乐化和“游戏”的心态,“玩”的一面和日常迷信的一面,一个诙谐,一个严肃, 相互割裂又彼此依存,两者在这个“袪魅”的时代里融合在一起,一种魔幻又现实的矛盾存在。

同时在首饰初现伊始,便携带了祈福,带来好运的意涵,首饰具有私密性,具有保护佩戴者,庆祝爱情,纪念生活的特征,首饰也自然间接成为最具祈福力量的物件。我梳理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场合中石头作为护身符首饰的形态,符号与工艺,试图以首饰的视觉还原祈愿石头的模样。以打孔,穿洞,表面石刻等视觉方式去打造每一颗愿望石头。

64.jpg

愿望像是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慢慢发芽结果。在我看来是,他是充满生机的,鲜活的。花卉植物也通常作为对神道教中崇拜的“神”灵的欢迎礼物。所以我选择了象征好运的许愿植物,在场景的构建中融合了抽象的形式结构和植物,藤蔓。石头的粗粝或圆润与植物的柔软形态碰撞出矛盾的图案,纹理和颜色。

我收集了208个愿望,并基于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其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等六个方面。设计了12个以石头,植物为元素的视觉雕塑,用石头去承载每一个愿望。

 格式工厂65.gif

格式工厂66.gif

格式工厂67.gif

格式工厂68.gif

格式工厂69.gif

格式工厂70.gif

格式工厂71.gif

格式工厂72.gif

格式工厂73.gif

格式工厂74.gif

格式工厂75.gif

格式工厂76.gif

格式工厂77.gif

我将空间以VR的视觉形式呈现,空间随着时间而不断的丰富与变幻。VR的视觉将美感经验中移情作用从由我及物转为由物及我,将物件的姿态吸收于观者。当观者在空间内许下愿望,愿望会化成一颗许愿石块存在于这个空间。这时人们从空间的浏览者,变成了建造空间的参与者,从而试图在空间内去寻找自己的愿望石。同时也提供了快速检索愿望石块的方式,以检索图录形式呈现。

77.gif

更多VR全景体验请移步https://720yun.com/t/cbvksyr708l

■作者:张宁远

■作品名称:《CLOUDER》

■指导老师:刘骁、宋协伟、封帅

■作品说明: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闲置在家里,因此我也获得了大把的时间去思考我的创作,思来想去推翻了之前拟定的主题,因为疫情在家的这段时光真的是令我感受颇多,每天的时间过的周而复始,一切的生活娱乐都嫁接到了互联网中,有人说21天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算一算疫情在家的这段时间也完全符合了,这段时间的虚拟网络生活经历,确确实实的在改变着身边的很多商业模式、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我开始去思考在首饰行业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去建立起一种新的消费联系和消费模式。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79.jpg

构思过程

80.jpg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我的调研工作,了解现有的行业模式,询问了身边朋友对于首饰制作的想法,汇集之后我发现其实大家对于做首饰这样的事情是有一种原始的兴趣所在的,一个小小的易拉罐环都可以被有心之人摆弄成一个可爱的佩戴物,其实首饰制作对于大众来说也没有那么困难。自己创造的首饰除了它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制作者心意的附加值,因此很多人都去首饰工坊这样的地方为亲人朋友做过东西,但是大多数人在体验过一次之后就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在真正开始制作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专业的技法对于新手来说并不太友善,并且门店为了保证体验感只会提供几种较为简单的款式选项,大家做出来的东西差异性并不大。

81.jpg

如何在保证物件具有制作者心意的基础之上简化制作难度增加互动性成为了我的创作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社会手机的使用技能普及度较高,于是我就想到把首饰制作的过程搬到这个小盒子里进行。把屏幕操作技能与首饰制作产生联系,设计一款具有多人合作性质的线上制作软件,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与朋友一起以从容的制作出有心意又不失个性的礼物。

作品介绍

这个有多人合作性质的线上体验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它是基于熟人社交网络展开的,由用户自发结成团队,共同设计制作一件首饰,其次玩家只能参与制作首饰中的一部分,由平台完成对结队玩家提交的设计元素的组装,生成最终的成品首饰,保留了未知感与惊喜感。最后数字生产的介入可以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产出。整个过程建立起一种的新的消费体验模式。

82.jpg

整个项目分为四个大环节

环节1:用户邀请的方式自发组建成为一个制作团队,人数可以自定义。

83.jpg

环节2:组队成功之后进入到第二个环节,大家开始分头制作,从游戏提供的素材空间中选择一个物件作为加工设计的原材料,开启设计与制作环节,在这个阶段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模式,通过屏幕中提示的例如点击,缩放,拖拽等动作实现对于物件造型的改变和设计。

84.jpg

85.jpg

86.jpg

环节3、4:每个用户提交一件设计完成的物件至平台,平台在接收到组队所有成员设计制作完成的物件后进入至第三个环节,由平台进行多个物件元素的组合与设计,生成一件完整的首饰形态,制作完成后的首饰模型可直接对接数字生产与加工,最终送达至用户手中。

87.jpg

朋友的生日礼物,情侣之间的纪念物这样类似的需求都可以通过它得到实现。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域限制,异地也可以一起制作一份属于彼此的礼物。

作品展示

88.jpg

89.jpg

90.jpg

■作品名:山谷百合

■尺寸:149mm*106mm

■设计元素:鹅软石模型、啤酒瓶盖模型、美妆蛋模型

91.jpg

91.jpg

93.jpg

■作品名:黑罂粟

■尺寸:93mm*100mm

■设计元素:海螺模型、异形贝壳模型1、异形贝壳模型2

94.jpg

95.jpg

96.jpg

■作品名:小章鱼

■尺寸:120mm*101mm

■设计元素:钥匙模型、蓝牙耳机模型、锤子模型(大)、锤子模型(小)

97.jpg

98.jpg

99.jpg

■作品名:魔鬼鱼

■尺寸:120mm*101mm

■设计元素:花瓶模型1、花瓶模型2

■作者:张亦伦

■作品名称:《围》

■指导老师:张凡、刘骁、谢梦荻

■作品说明:作品用“围”的方式来诠释思想性空间。

作品选取家宅中的角落,将其置于具有“围”意义的场景中,通过一系列冲突与关联试图展现角落的开放性和积极性。角落也是一个避难所,它为我们确保了存在一个基本性质:稳定性。角落是我的稳定性的确定所在,邻近所在,创作一组“围”空间的“首饰”,建立一件件创造思想化空间的首饰。

作品详情:“空间不在任何地方。空间在自己心中,就像蜂蜜在蜂窝里。”自己的角落其实是内心的空间印象,他们虽然转瞬即逝,或出自想象,却有着更加人性的根基,尽管大多人们把它当作虚空的幻想。在家宅中的角,可以说是床上的一个枕头、桌上打开的一本书、柜子上的博古架、墙上的相框、云端的电脑…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100.jpg

■作品一:起航·汽笛

■地点:枕头折叠的角落

独处的夜晚将枕头搭成一个小窝,这就是灵魂退隐的小岛,一只手电筒,一本与自己对话的书,蜷缩其中的空间,对想象力来说是一种漂游,心绪就此萌发,逐渐浸润、弥漫。

101.jpg

102.jpg

103.jpg

■作品二:探寻·吱呀

■地点:书翻开的角落

翻开一本尘封的童年旧书,回到久远的过往,再次置身迷宫的游戏,指尖随着斗折蛇行的线条行进、碰壁、返回、踟蹰,陆续开启每一扇门,不断求索,去发现隐匿的瑰宝。

104.jpg

105.jpg

106.jpg

■作品三:承载·沙鸣

■地点:博古架的角落

目光所及,博古架上错落有致地伫立着耐人寻味的艺术品、不算名贵但饱含情意的首饰、记录足迹的纪念品,当然不会少了那些珍藏回忆的相片。诉说着古与今、远与近、人与事。

107.jpg

108.jpg

109.jpg

■作品四:隔离·嘈杂

■地点:相框的角落

一个纷扰的场景,是回家归途吗?是外出打拼吗?是度假旅行吗?快步疾行、驻足等待、聚精会神,肩上、手上、膝上,背包、箱子、电脑。

110.jpg

111.jpg

112.jpg

■作品五:互联·振翅

■地点:电脑掀开的角落

在笔记本后面,滑动鼠标上传,置身云端。

113.jpg

114.jpg

115.jpg

■作品六:围·无声

■地点:内心的角落

116.jpg

创作过程

草图

117.jpg

每日作息计划

118.jpg

每周创作记录表

119.jpg

120.jpg

121.jpg

2.png

3.jpg

Copyright @ 2006-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2024047581号-3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珠宝行业网 版权所有

服务电话:010-5827 6201 / 6202

服务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6号环球贸易中心C座21-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