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中央美术学院-本科
中国珠宝行业网主办的
第八届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
正式开“晒”啦
谁将在毕业季创意PK舞台上大放异彩
谁将获得珠宝国检集团(NGTC)融媒体平台推广
谁将直接晋级“印·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大赛”终评环节
谁将获得“大咖”点赞
我们拭目以待
快来投票
PICK你认为的好设计
让我们发现原创、 鼓励原创、推动原创、保护原创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
19进3校内PK赛
投票截止时间:7月14日23:55
中央美术学院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构建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成果,赢得国际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并在国际一流的美术院校中享有重要地位。
创作者:柏雅文
指导老师:刘骁 张欣荣 沈采
作品名称:《方寸之间——乘此清风欲归去》
作品说明:《七碗茶歌》的诗眼“乘此清风欲归去”是指诗人体味到第七杯茶时,身体已有清风拂面之感。茶构成了闽南人心中“宇宙”秩序的基础,我从闽南一带对茶文化展开研究,回溯历史、以身份、空间对身体进行延展性的思考。作品中的日常礼、婚嫁礼、祭祀礼同时强调“合”的重要性,我对三种场域下的茶礼仪进行系统性的编排,形成一套基于闽南地区——茶礼仪首饰的新艺术形式。
创作者:曾嘉
指导老师:刘骁 陈卓 陈慰平
作品名称:《1001 颗尘埃》
作品说明:1001 颗尘埃的材料来源于玉石雕刻中产生的废弃玉粉,首先象征着遗弃和终结。但与此同时,在中国文化中玉石被认为具有永生的神力,所以玉粉则成为中国古人炼制“长生不老”仙药的重要成分。在系列作品中,我用既代表“消亡”又代表“永恒”的玉粉造出与首饰有关联的“像”,用制作赋予其“新生”,让佩戴回归其“本然”。
创作者:黄嘉莹
指导老师:强勇 薛天宠 周岚
作品名称:《“芽”语》
作品说明:多次的分离让我失去对“家”的归属感,希望通过探索潜意识来重建自我,让我更好地面对下一次的分离。我抽取了潜意识中“牙齿”这意象,解读个人与牙齿之间的联系,并把牙齿的生长过程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对应,最后得出“隔离、剥夺、适应、冲突、离合”这5个阶段,并以此作为毕设5件首饰作品的基础。希望通过首饰整合潜意识的意象,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顾自己的经历,学习牙齿的自然离别,把“分离”变为“离合”,与过去和解。
创作者:黎彩莹
指导老师:刘骁 谢梦荻 杭海
作品名称:《21世纪炼金术》
作品说明:现代社会的消费模式倾向于频繁更新和更换电子产品,这种“快速消费”文化大幅推动了电子废料的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类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消费主义文化塑造了黄金的社会象征,促进了人们对黄金的需求,同时也与电子废料提炼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关系。
作品以模拟微生物冶金的装置为主要产出方式,以首饰为媒介,旨在探索黄金和电子废料的更多可能性。首饰部分以炼金术符号“Ouroboros”(衔尾蛇)为视觉元素衍生,并以人工智能生成了多个戒指的视觉形象。
黄金作为一种永不褪色的载体,记录了人类的生与死、愿望与信仰,并持续见证着人类历史的演变,作品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与讨论黄金在更多元语境下的可能性。
创作者:刘芳心怡
指导老师:刘治治 刘骁 赵斌
作品名称:《结之语》
作品说明:《结之语》缘起于对生活中无意识打结行为的观察。绳结承载了打结者当下的情绪和状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非文字的个人化记录和表达。线与结在秘鲁圣木雕刻而成的组件中缠绕打结,将神秘的绳结组用任意方式佩戴在身体上,身体本身也成为组件的一部分。绳结组由用红线手打成的绳结重复堆叠组成,红线象征着强烈的恒久的联结,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指打结,试图构建起与自己和世界的联结,将难以捕捉的能量结于结中。
首饰按照“绳结组——组件”和“绳结组——绳结组”的基本模式组合穿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路径与组合方式,无法被完全解读的精神世界隐匿其中。觉察是一切疗愈行为的开始,这件首饰是向联结行为伸出的触角,希望以此为契机完成自我觉察与自我疗愈。
创作者:刘金涛
指导老师:张凡 林存真 徐彤
作品名称:《星陨契约——跨越多维度的爱之频谱》
作品说明:作品对陨石材料在首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选取铁陨石,用酸洗方法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维斯台登构造(Widmanstätten pattern),开发了陨石材料应用在首饰创作中的新技术。我在对陨石本身独特的材质和纹理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发掘构想出一个自己所向往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对过去与当下发生的种种经历心怀的遗憾、情愫,憧憬在另一个宇宙时空会停留在某一个美好时刻,或遗憾并未发生。我以陨石本身神秘的质感与色彩关系为依托,通过这一系列首饰作品,希望引发佩戴者思考:倘若跨越时间的维度,生命轨迹不是单一而是多元,会有怎样的无穷尽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开始设定好的人生一样。
创作者:荣凌霄
指导老师:张凡 赵斌 程可槑
作品名称:《我拥有赋予我之物》
作品说明:当物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会随着频繁地使用而变得愈发微不足道;我们从未想过它们因何而来,或想要去改变它们;只有当你认真去观察的时候,才会讶异于它们是如此的简单和各异。
扎带作为一种日常材料,常被视为功能性工具,但在本次创作中,它被转译为了情感传递的媒介和人与物互动的象征。每当佩戴者将这些首饰佩戴在身上,他们不仅是在装饰自己,更是在参与一种情感的仪式。作品依托尼龙扎带本身形态与结构来表现接收与在再认知的情感转化与流动的方式。希望通过这一系列首饰作品,引发佩戴者的思考:人类如何通过想象和投射赋予物体新的意义和价值。
创作者:王晨桐
指导老师:刘骁 侯若祎 周岚
作品名称:《“洞”见》
作品说明: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拱形结构的拼接与搭建,通过这种结构错落交叠表现出防空洞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拱形设计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还通过其曲线造型增加了佩戴者的心理感受,拱形结合与手指结构贴合,使得戒指与手部的接触面积增加,佩戴时能够限制手部活动,增加束缚感,由此联想到防空洞中置身于幽暗防空洞中产生的恐惧和难以逃脱的感觉。
创作者:王第嘉
指导老师:王成良 强勇 王川
作品名称:《虚拟·凝华·传播》
作品说明: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会有无意识地触摸佩戴的首饰的习惯,《虚拟·凝华·传播》聚焦于触摸首饰的小动作。在首饰中嵌入虚拟现实、交互式网页、物理互动等交互式界面,使传统首饰承载更多元化的信息,从而设计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式可穿戴首饰。加强“首饰”“佩戴者”“互联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传播系统下呈现“品牌IP—实体首饰—虚拟首饰—二次传播”的新模式,使首饰本身成为一个更多元化的、承载信息的媒介。
创作者:王李乐
指导老师:张凡 杭海 薛天宠
作品名称:《你好,你好》
作品说明:作品《你好,你好》是关于用首饰和身体行为叙述情感,从认识伤痛到自我疗愈的创作,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家庭矛盾给个人带来的伤痛,及如何在矛盾与伤痛中自我成长自我疗愈。
本作品由两个部分组成,也代表着两声深深的问候。首先,我向家人们道出第一声“你好”,旨在借此机会重新审视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家庭矛盾中难言之隐,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扰。为此,我选取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作为情感的象征——父亲的烟蒂、母亲的戒指、妹妹的笔头,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首饰,以此来解读他们在矛盾中的情感世界。
第二声你好是向自己说的,在对个人情感进行表达后,我决定通过身体与行为来阐释更具普适性的哲理,讨论在面对矛盾与伤痛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疗愈,以此完成作品的闭环,让作品的整体概念得到升华。因此我将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感受的矛盾与伤痛物化为铁蒺藜,与其互动,感受其刺痛之处,并用石膏绷带将其尖刺包裹起来使它不再伤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隐喻人应当承认矛盾的存在,了解矛盾的刺痛之处,身体力行地主动地去改变矛盾,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地改变别人,只能向内寻找答案,积极地去面对,去寻找解决方法。
创作者:王逸扬
指导老师:李宁 强勇 薛天宠
作品名称:《浮红》
作品说明:“浮红”这个项目在用一些传统首饰设计工艺的艺术语言来描述中国传统的审美逻辑,并尝试拓宽首饰工艺的应用拓展到服装配饰领域。传统工艺中华美的视觉震撼和中国审美视角下的花卉元素是“浮红”系列的灵感来源。项目在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关系的同时,以服装配饰的形式展现传统工艺的创新可能。
创作者:王洲蕊
指导老师:强勇 侯若祎 廖柳钧
作品名称:《“迹”忆——动作轨迹所触发的记忆档案》
作品说明:在如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很难遗忘,因为我们可以轻易地搜索到过去的记录,但是却常常忽略了当这些事发生时人个体的真实感受。每个人对于亲密动作的感受各不相同,有开心激动的有平静的甚至有厌恶的。我希望通过一系列动作轨迹作为切入,唤醒记忆中的感受,形成专属该动作的记忆档案。
创作者:高方也娜
指导老师:刘治治 刘骁 封帅
作品名称:《复调——polyphony》
作品说明:首饰如果可以佩戴在人身上需要有特殊的首饰结构才能与人产生佩戴关系,例如扣、针、环等,首饰佩戴这一动作不仅局限于人体,它的佩戴载体可以是多样的,关注到我们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景,聚焦于城市建筑结构与首饰结构,建筑结构、空间形态的支点提取与连接、首饰结构的分析,表达基于空间与人、首饰与人及首饰介入城市,使用两种结构重新构建空间,发散新差异。
创作者:伍添钰
指导老师:张凡 何君 李贝壳
作品名称:《向量格》
作品说明:格——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数值化的手段让复杂的现实变得更有秩序和可预测,就像田字格规范字的笔画位置与比例。这一系列作品尝试将这种底层的思维方法外显,用于设计创作,指导首饰形态的成型。在作品创作中,作者参考人工智能(AI)的自然语言模型,即把文本数值化以供机器学习的技术,将“描述首饰的文本”通过数值化为向量,搭建首饰形态,来探索从文本到首饰创作之间的“留白”空间。
创作者:武意斐
指导老师:刘骁 王成良 刘治治
作品名称:《The coal:在地平面上下》
作品说明:煤,一个双面的神秘物质,曾作为“乌金”,是财富与尊荣的象征;曾作为灰暗污浊的化石,象征着底层与黑暗;曾作为世界能源主体,推动工业革命发展与文明的进程;曾作为全球变暖的原罪,让去煤炭化的声音不绝于耳。
煤具备多重的社会身份,成为“黑”与“金”的象征。作品基于煤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人,阶层,社会来讨论“黑与金”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作品通过对应镜像的创作方式,每一件作品以视觉意象的表现手法诠释两者之间“对立”“共存”“平衡”等关系。
创作者:肖艺
指导老师:张凡 何君 刘治治
作品名称:《一次水果的使用》
作品说明:你是否思考过,水果其实将自己当成了一种工具?水果的存在是为了植物更好地传播种子,所以只有当水果腐烂时,植物可能才会特别注意到它的存在。假如水果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它是否仍想成为工具又或者它想创造出新的工具?抱着这样的提问,作者试图以首饰为媒介在首饰创作过程中作出回答。 作品在材料上选用了玻璃作为主要材料。玻璃的脆弱性与日常工具的坚硬性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感,看似安全实则脆弱。色彩上,以透明色为主色调用绿色作为点缀。刨去了水果本身艳丽多彩的颜色,试图思考当水果不再具有色彩,那是否就失去了一定的工具性?
指导老师:刘治治 姚璐 侯若袆
作品名称:《我是____。》
作品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异化,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变得模糊不清。在作品中,我将当代年轻人审视自我的方式抽象化为三种方式并分别制作成首饰,希望借助首饰这种与人体相关的载体,在表现出对于自我的迷茫的同时,也能让佩戴者借助这种非常态的角度去重新观察,再去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产生于这个时代下独特的答案。
创作者:钟紫怡
指导老师:刘骁 赵斌 吴帆
作品名称:《隐集》
作品说明:编织是极其古老的工艺之一,它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期产生,历经近万年的发展后,直至今日仍散发着其独有的吸引力。我的本科毕业设计将探讨的金属编织和缂丝这两种工艺,分别在金属和纺织品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试图将它们结合在首饰设计中,不仅是对此这两种传统技艺的创新性传承,同时也可以从中探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再创造,金属编织和缂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融合,不仅能展现两者在质感和视觉上的独特魅力,更能开创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和风格,丰富现代首饰设计的表现形式。
创作者:佐久间万希
指导老师:强勇 周岚 张洺贯
作品名称:《“羽化” Disintegration》
作品说明:本作品源于我对舒适圈的正视与深刻反思,渴望突破自我,便以首饰为媒介,大胆表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内心情感。在追求突破的过程中,我深感用简单的文字与图片表达不畅的遗憾,希望通过此首饰主体创作,彻底释放内心,实现自我突破,让首饰成为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桥梁。
中国珠宝行业网隶属于珠宝国检集团(NGTC),聚焦行业动态,集纳行业新闻,整合行业信息,是面向行业机构、珠宝企业、珠宝院校、珠宝爱好者的垂直内容提供者。内容覆盖珠宝科研、检测、培训、赛事、市场、消费、动态、设计、趋势等细分领域。自2005年开通以来,逐渐成长为国内权威珠宝网站。
精彩回顾